巴歌浪船屋
由花蓮沿著花東海岸的台11線向南行,當越過紅色的長虹橋,和白色的北回歸線標後,就進入了台東縣的長濱鄉。繼續往南行大約2公里,在72.5K的地方向左望去,赫然發現海岸邊佇立著一艘鑲著藍邊的白色的渡輪。那天天空飄著細雨,海岸邊浪花滾滾,如果不是來到船屋跟前,還真會以為這是一艘煙雨中載著過客,也載著歸人,踏浪而來的白色郵輪呢!
很難想像,這是一間用混凝土打造在陸地上的民宿!當歐風民宿一窩蜂地在東海岸各領風騷,搶盡風頭的時候,這一艘孤傲的白色船屋,可說是獨排眾議,忠實地展現了原住民的風格;「船長」哈旺稱它為「巴歌浪船屋民宿」。
「巴歌浪」是阿美族的一種儀式,小自個人的婚喪喜慶,大至整個部落的豐年祭,都會在慶典之後看到這種儀式。儀式中親友們會一起躍入海中捕魚,趁勢將所有的歡樂和悲傷盡付流水,讓祭典中心靈的激盪復歸於平靜,好重拾往日正常的生活。「船長」哈旺笑稱這好似軍中收假時的「收心操」。原來阿美族的老祖先,早就用這種智慧來砥礪族人了。
離開公路,沿著岸邊小路繞行,不消幾分鐘就看到「巴歌浪工作室」的「大門」。漂流木製作的「門柱」,刻著阿美族的圖騰,讓人馬上感受到濃濃的原住民風味!
船屋就在「門柱」的前方!
路邊兩隻嬉戲的小羊兒向來訪的遊客們招手。
放眼望去,南國原住民風味的海岸風光盡收眼底!
船屋的「迎賓大廳」,全部是漂流木和漁網編織而成的藝術品,象徵著屬於大海的原住民情懷!
深藍的背景搭配著漂浮在空中的魚網和漂流木雕塑的擺飾,坐在這裡彷彿是潛入了深海,悠游在群魚之間!
連留個紀念也這麼「原味」!
如果你以為這是倉庫,那就看走眼了!
走進來一看,才知道別有洞天!這裡居然是間面臨無敵海景的餐廳!想像一下,天清日朗的時候,坐在這裡望著白雲,聽著浪花,品味著美食,是多麼寫意的事啊!
這家「巴歌浪餐廳」是由長濱鄉大港口部落已經小有名氣的陶饔百合餐廳的陳耀忠經營的。今天陶饔百合餐廳雖然照常營業,但哈旺和陳耀忠卻在嚴長壽的公益平臺基金會和柯文昌、徐璐的台灣好基金會的撮合下,開始聯手經營巴歌浪民宿和餐廳。在兩個基金會的協助下,他們先進行了民宿和餐廳硬體的改善,之後嚴總裁更進一步安排他們到亞都麗緻飯店見習,還親身去體驗了「食養山房」獨特的餐飲文化,讓顧客原本感受到的原住民原味和野性,揉進了優雅和適意,找到了嚴長壽這位服務業典範形容的「令人感動的元素」。
這是林邁老師的作品「海洋慶典」,由漁網、漂流木和竹子三種元素組成。
餐廳的櫃台,充滿了海洋風。
表演場是原住民展現才藝和追尋歡樂的地方,讓餐廳又注入了活水!
這樣的餐桌和椅子,能不叫人流連嗎!
陳耀忠的「無菜單料理」,主要用的是來自潮間帶親手捕撈的天然食材,因此饕客們永遠猜不到下一道端上桌的佳餚會是甚麼樣的驚豔!每人800元,十餘道美食,可惜當天我因為陪同國外回來的朋友造訪,不好意思對著食物猛拍照,但不太拍食物的我,還是強烈推薦朋友們自己去翻閱嚴總裁的著作-《為土地種一個希望》,或者上網去點閱其他部落客的文章,保證讓你的心躍動不已!
最後就用這張充滿原住民意象的餐具,畫下不完美的句點吧!沒能 po 出的部分,只能留給朋友們自己去想像囉;當然更希望能激起朋友們親自去造訪的渴望!
參考資料:
1. 嚴長壽、吳錦勳;《為土地種一個希望--嚴長壽和公益平臺的故事》;2012年;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 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網站:http://www.thealliance.org.tw/main.php